本报记者 谭楚丹 深圳报道
年终大考即将到来,券商资管产品“操盘手”无疑感到伤透脑筋。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券商资管产品与业绩发行进行统计,债券型仍是今年主力,占比达到55.30%;股票型今年仅新发出12只产品。共有2168只集合理财获得正收益,1193只负收益。股票型产品整体表现最差,今年以来平均回报为-18.86%。
各家券商资管业绩表现不尽相同,产品偏股型的券商资管必然遭遇较大挫折,东方红资管有六成产品录得负收益,中信证券股票型产品全军覆没,大同证券因主打货币型产品则普遍盈利。
东方红逾六成产品亏损
根据Wind统计,截至12月18日,券商集合理财共发出6063只产品,从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型产品最多,共发出3353只产品,占比55.30%;货币型为第二,共有2049只,占比34%。
股票型产品屈指可数,截至目前仅有12只新产品;混合型也较少,新发行288只。
各类收益来看,股票型表现最差,今年以来总回报-18.86%,混合型-8.86%;债券型与货币型表现最好,分别为1.82%、0.41%。
深圳一家中型券商资管人士19日解释,“今年以来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市场走出小牛市,债券型产品是主流;二级市场下行风险太大,操作很难。”
今年投资艰难,各家券商集合理财将拿出怎样的“成绩单”。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Wind数据进行梳理统计,有4家券商资管产品盈利面积最大。大同证券25只产品中共有23只出现上涨,占比达到92%。另有3家券商资管有70%以上的产品获得正收益,分别为华信证券76.47%、西南证券75.56%、国盛资管70.83%。
究其原因来看,大同证券与华信证券的集合理财几乎为货币型产品,收益尽管都不超过3%,体现出两家券商资管稳健的风格。西南证券主要因为均是债券型,受益于债市小牛,产品收益最高的为6.11%。国盛资管产品则均为FOT类型。
相应地,有人欢喜有人愁。根据数据显示,网红资管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