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构建休耕长效机制
2018-11-28 08:25:3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本报记者芦晓春

  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提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北京推动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构建耕地休养生息长效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

  在目标导向上,要集成推广种地养地和节水生态景观农业相融合的休耕技术模式,使休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耕地地力有效提升,涵养水源能力逐步增强,水、肥、药用量大幅度减少,农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同时,不能减少或破坏耕地、不能改变耕地性质,禁止弃耕废耕,严禁撂荒闲置,鼓励种植以增肥地力为主的绿肥作物、生态作物、节水作物,实现首都农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在技术研究上,要突出问题导向,分区分类施策。重点在地下水超采区和水源保护区、重要交通沿线和重点休闲地带开展休耕试验示范,重点研究三种休耕模式:一是“一季雨养,一季休耕”。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改为一季雨养种植,一季自然休耕。休耕季种植环境适应性强、便于管理、美观宜人的生态绿肥作物,或实现秸秆覆盖,提升地力,减少地表裸露;二是“一季雨养,一季抗旱作物”,实现周年覆盖;三是生态景观作物周年覆盖。种植具有防风固沙、扬尘吸附作用的牧草、药材,以及适应性强的观赏性花卉作物,同时与景观农业融合,建设内涵丰富、功能多样、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景观,因地制宜推进景观农业建设。

  借助项目实施,北京市还将开展农田休耕生态可持续发展补贴政策研究,综合分析一年两茬和一茬改两茬休耕栽培模式下作物的发育、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变化、生态及社会效益,与正常管理的一年两茬和一年一茬粮田比较,提出不同模式下的补贴标准建议,促进京郊粮田休耕走上可持续发展路子。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