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帮助洗衣服、洗澡,饭堂的饭菜种类也比以前多了,更好吃了,生病了还有人帮助喂着吃。”80多岁的老人周苏是五保户,在广东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敬老院住了10多年,谈及敬老院这两年的变化,他如数家珍。建城镇敬老院的转变,得益于该县2016年开始推进的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保持公办养老机构国有性质不变,将其整体打包委托给专业公司运营,解决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服务功能单一及资源分配与利用不均衡等问题,增强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提升服务质量。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养老产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郁南县的改革对于盘活公办养老机构资源;体现发挥国有资产社会属性;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供需矛盾倒逼改革
改革前,郁南县有公办养老机构16家,其中一家为县社会福利中心,其余15家为乡镇敬老院。“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资源浪费很严重。”郁南县民政局局长梁运说,除了位于县城的社会福利中心情况稍微好点外,乡镇敬老院的空床现象尤其突出,600多张乡镇敬老院床位,只有100多人入驻,供养床位资源浪费严重。
“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越来越与社会脱节。”梁运说,郁南县公办养老机构大部分建于20世纪80年代,相关的设施设备已达不到养老服务要求,一些乡镇敬老院缺乏必要的适老化生活设施,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
不仅如此,公办养老机构的人员配比也不足。“每个乡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最多的只有3名员工,有的甚至只有1名工作人员。”梁运说,部分敬老院只能解决基本的吃、住、穿问题,其他护理服务基本没有,没有办法提供。
“环境很差,生活设施落后,房间也不干净,卫生基本上是自己做,工作人员只负责做饭,其余基本上不管。”周苏说,以前每天的活动也只是在院内走一走,也没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院内的气氛很冷清。
乡镇敬老院的这一现实状况导致其只能接收政府特困供养人员,没有能力接收和服务社会老人。梁运说,即使是政府特困供养人员,看到乡镇敬老院的条件,有些尚能自理的老人也宁愿待在家里。
在“有床位没人住”的另一面是,郁南县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7万人,养老需求缺口大。突出的供需矛盾,倒逼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寻求新路子、新方式,增加有效供养服务。
养老机构整体打包运营
2016年12月,郁南县民政局发布《郁南县养老服务项目公建民营改革方案》,将县内公办养老机构打包实行社会化改革,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运营企业。
这次改革后,公办养老机构国有性质不变;运营企业无须交租金,但需前期投入,每张床位投入不少于5万元;福利中心和15个乡镇的敬老院整体外包,运营企业不能挑肥拣瘦;继续接收政府供养服务保障对象,如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且必须和其他收费老人待遇一样。
“就是在保证供养服务机构公益性、履行兜底责任的前提下,允许运营方对机构进行现代化改造,达到护理型床位标准化要求。同时,允许盘活闲置床位资源,向社会失能、失智老人开放。”梁运说。
2017年4月,郁南县通过“1+N”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将县内的养老机构整体打包给专业公司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