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万元注册资本金的地方企业起步,绿地的发展实现三级跳:上海的绿地,中国的绿地,再到世界的绿地。
这家成立有26年的公司,身上带着创始人张玉良太深的烙印。在企业界,他招牌式的微笑,已然成为一个符号,其谦和待人的处世态度早已声名在外。
张玉良曾言,优秀的企业,第一大要点是要有清晰的战略,“战略不仅要规定企业应该做什么,而且要规定企业不应该做什么。同时,企业的战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他还很推崇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那句“战略就是下雨打伞”。正因为战略第一,绿地因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展开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
根据10月21日绿地发布的今年三季度业绩报告,绿地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670亿元,同比增长31%。但绿地已经向下一个阶段发起了冲击。张玉良表示:“绿地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正朝着万亿级规模快速迈进,并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进军。”
26年发展历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企业发展道路上,绿地走在了前列,但前路也仍然漫长。在“92派”的企业家里,还活跃在企业一线的,也屈指可数。
未来会如何?或许,时间才是检验的最好工具,在张玉良与他执掌的绿地背后,徐徐展开的是企业家与40年改革开放之间的命运勾连。
初心
时代周报:从体制内下海创办绿地,回过头来看,你的初衷实现了吗?
张玉良:1992年7月18日绿地成立,公司的初衷是为了用市场化的方法服务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这么多年来,绿地“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经营管理创新、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时代周报:绿地到今年为止已经成立26周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另外,你即将进入退休年龄,有没有考虑过退休的事?
张玉良:今年也是我个人与绿地共成长的第26年。绿地的超常规发展历程也是我个人与房地产结缘、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经历,有幸能在期间为这个行业、为老百姓美好生活贡献个人绵薄之力。
毫不夸张地说,绿地集团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企业版的中国改革史。例如在1997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