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险企长期依靠股东输血注资,走粗放型“注资-扩张-亏损”的循环老路,不注意谋求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增资扩股或可引进战略投资者暂时增加偿付能力,但无异于饮鸩止渴。长远看来,若不从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入手,其偿付能力压力仍会存在。增资后不久,经营不善依然会拖累险企再次陷入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同时,长期亏损也会影响未来股东增资的意愿。
随着保险业新一轮改革转型的推进,险企提高偿付能力、抵御风险、谋求转型发展等需求引发资金饥渴,“增资”显然已成为前三季度保险业的关键词。
当前,新一波增资发债高峰正在显现。联合信用评级发布的《我国保险机构境内外发债情况比较》(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半年,共有4只保险机构发行债券,合计规模达到385亿元,远超2017年全年的70亿元。而2018年前8个月的增资、发债累计金额已达664.61亿元,同样超去年全年水平。前三季度,共有29家保险公司发生注册资本变更,增资总额为522.2亿元。
偿付能力告急转型急需“补血”
通过梳理各险企披露的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情况,记者发现155家寿险和财险公司中,六成险企出现偿付能力下滑,中小险企尤甚。偿付能力告急引得险企纷纷寻求资本“补血”。
在8家偿付能力告急的寿险公司中,中法人寿、新光海航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两项充足率指标均为负数;吉祥人寿综合偿付能力不足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