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我的故乡?我的亲人?我的牵挂
2017-10-26 11:52:0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Admin  分享:

 雨后的黄昏,空气清爽,蟋蟀逗唱,蛙声悠扬。田鼠时伏时起一边偷食玉米一边探听消息的样子,赋予初秋的乡野一种灵动。村里那口池塘,也泛起粼粼金光,岸边的垂柳,绿得更加深沉,转眼间又到了收获的时节。

  收获的不只是农事,还有我的第二故乡,我的亲人,我的牵挂……

  贫乡,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挂职党委宣传统战扶贫干事。半年时间,下乡锻炼。3月初来时,燕子呢喃,莺飞草长;9月初离时,过了立秋,水稻已经分蘖,玉米正在拔节。

 

我的故乡


  西南岗——泗洪县西南部这片600多平方公里的岗丘地,是江苏省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方之一:土薄水荒,耕作层仅二三十厘米,“长草草无力,种谷谷不壮”“大雨哗哗流成灾,无雨半月渴死牛”……

  在这里,我看到住在危房里的乡亲们急于摆脱贫困的渴望,看到贫家孩子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神,看到贫乡招商的艰难,看到有农村干部开会“私车公用”,两年跑坏了两辆车,看到对门的扶贫老干部倒在扶贫一线,看到教了30年书的代课教师只能拿到400多元月工资……

  我看到,乡镇工作人员周一三五早点名、二四六刷指纹,晚上7点半还要参加视频晚点名,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不保证休息。不少贫困乡镇都有空编,因为待遇低,不容易招来大学生。

  我还看到,40岁出头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都白了头发,只得把头发染黑;党委书记痛风,被两位工作人员搀扶着来参加晚点名;贫乡招商同样重视环保,“环保不达标亿元企业也不要”;乡镇书记扒开泥土检查马铃薯长势;“火鸡书记”“水蛭书记”“奶牛书记”“龙虾书记”不舍昼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勤生效”“群众是朋友,是亲人,乡亲倒的水别嫌脏,递的烟夹耳朵上”……贫乡真能锻炼人、改造人,磨掉了我的一身稚气。如田间稻穗,俯下身子,把根扎进土里,扎在基层。

 

我的亲人


  他是扶贫老把式,心中有民,肩头有责。他热爱脱贫事业,有拔穷根、掘富源的办法,有“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责任心,有“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他是躬耕扶贫“至死不休”的“老黄牛”,是暖到贫困群众心窝里的“黄书记”,是不拿回扣、为贫乡干群所敬重的“老黄”。

  他叫黄东波,原是上塘镇石庄村挂职第一书记。挂职期间,老黄住在我对门,个头不高,体态微胖,沉稳也健谈,总是笑呵呵的。他生前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餐饮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去年2月底,作为江苏省委驻泗洪县帮扶工作队最年长的队员来到省定经济薄弱村石庄村,却因食道癌倒在了这个夏天。

  老黄带着遗憾走了。这个58岁的汉子没能把这段扶贫路走完,没能看到自己从内蒙古买回来的牛犊长壮,没能亲眼见证新建的小小村卫生室发挥防止群众“因病返贫”大作用,没能再看一眼他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的路……

  “小溪水,小溪水,一生都把清纯追,纵使无缘归大海,也自奔腾不折回。”今年9月10日是上塘镇郑集村小代课教师伊宁过的整整第30个教师节,一路走来,身边同伴几乎都转行了,可她依然坚持。每月工资从几十元到如今430元,没有社保。

  “‘小溪水’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和求知的眼神。”生于1968年9月的伊宁,中等身高,微胖,说话慢。也许是常年教语文,她别有一种诗书气质。“唯一的念想是帮缴上医保和养老保险,老来有个着落就可以了。”

  ……

  在挂职所在第二家乡,还有很多很多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的牵挂


  石庄村九庄头二组村民李庆杨带着两个小孙子李仔轩和李俊贤一起生活,他们还好吗?

  刚考上北华大学的“事实孤儿”李婉如和她72岁的奶奶最近过得怎么样?

  贫家学子李家和、张成娟和宗蕊等人刚考上大学,申请到奖助学金了吗?

  拥有近1900位师生的上塘小学,唯一的公厕是D级危房,仅有30个蹲位,筹到改建资金了吗?

  ……

  离开了贫乡,离不开牵挂。

  今年56岁的李庆杨,大儿子李飞3年前病故,儿媳改嫁。小儿子四年前出交通意外过世。李庆杨妻子数月前也在贫病交加中离世。他成了这个不幸家庭的“顶梁柱”,带着李飞的两个儿子艰难过活。大孙子李仔轩刚满7周岁,上一年级了。小孙子李俊贤快5周岁了,也要上幼儿园了。80岁的老母亲虽然跟李庆杨弟弟过,但他还是经常帮忙照料。

  家徒四壁,一根晾衣绳,串起常穿衣物。扶贫干部项大健帮李仔轩争取了1000元上学资助。上塘镇党委书记蒋朝辉去李庆杨家里看望慰问,除了送上1000元慰问金,还解决了李仔轩和李俊贤的教辅、代餐等费用问题,并协调多部门会商争取提高李庆杨一家生活补助。

  “教育扶贫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今年,上塘全镇25名考生考取一本大学,55人考取二本大学,取得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上塘镇党委、政府拿出8万多元对这些新生每人捐助1000元,其中对贫困大学新生的补助金额适当上浮。

  在贫乡,项大健忙着和后方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一起张罗,资助上塘小学60名贫困学子学习用品;车门乡王沟村第一书记孙士金帮村里“苦孩”屈家伟上户口,办低保,申请助学金;朱湖镇鱼行村第一书记颜井平牵线后方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建“希望班”,每年为鱼行村困难学生提供励学金……

  年幼的李仔轩在扶贫信息采集表“理想”一栏歪歪扭扭地写上:长大后想上大学,然后当一名科研工作者,回报社会。

  “负荷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才拥有越真切的实在。”天凉了,乡亲们过得好吗?村民生小病还是拖吗?孩子们是不是又长高了?琢磨着,抽空去看看他们。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