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产能过剩、优化升级以及来自制造业强国和新兴市场的双重挤压等困扰。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几年服务业快速发展,2016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6%,在三大产业中居于领跑位置。在此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一下简称“《大纲》”)。《大纲》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服务与中国制造互促共进,这既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现代制造业发展找到了新思路新路径。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制造环节开始逐步向服务环节转移,制造业比重逐步降低,然而,比重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地位的下降。无论是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15”,还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都彰显着各国对制造业的重视。研究表明,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相互作用、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具有内在联系。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制造服务业产值占整个服务业产值的70%。这也意味着,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有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将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双赢”发展的重要路径。
目前,立足于全产业链及全服务业发展的跨境电商平台——聚贸,正成为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在聚贸看来,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左右手”,不仅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针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原材料议价能力的问题,聚贸通过覆盖全品类大宗商品和全产业链的优势,集中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订单,面向全球进行“团购”,进而帮助企业有效降低采购成本;针对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低以及陷入恶性竞争的现状,聚贸携手全球权威品质检测机构、保险机构,帮助优质中国产品获得权威认证、引入质量承保方案,让全球用户放心购买中国产品。同时,聚贸已经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通过全球的资源整合,可以极大地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的便利化,在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将各国的优质产品“引进来”,帮助全球各国通过电商方式实现无缝交易。
在为推动制造业发展提供“聚贸方案”的同时,聚贸也积极增强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力。通过与制造业强国的服务机构进行合作,聚贸为平台上的各国企业引进世界先进的发展理念以及金融、物流、技术、大数据、咨询、认证等各国优质的服务资源,帮助各国制造业实现全方位转型升级。
可以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全球服务业和工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制造业在生产过程将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并且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还要大量的服务作为售后补充;另一方面是服务业的制造化现象日渐显著,一些优秀的服务型企业凭借其研发、设计、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正不断向制造业延伸,形成全产业链。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将不断渗透、融合,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