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券商业绩抬升背后,其持仓资产价值变动收益的变化,或与国内A股三季度及年内以来的上行趋势不无关联。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前三季度持仓收益的增长并非仅仅来自A股的上行,今年以来债市的逐渐走强亦成为券商自营业绩崛起的助推剂。
本报记者松壑北京报道
市场向好对券商的业绩拉动作用已显露头角。
10月28日,A股的证券板块再次迎来大涨,中证证券公司指数当日大涨3.94%,而这一市场表现或与诸多上市券商的前三季度业绩不无关联。
截至发稿时止,13家券商披露了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等业绩指标保持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包括海通、招商、长江等13家上市券商1-9月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长高达89.12%。而其中,券商所持仓的金融类资产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公允价值变动式增长,亦成为推动券商业绩指标的重要原因。
在券商业绩抬升背后,其持仓资产价值变动收益的变化,或与国内A股三季度及年内以来的上行趋势不无关联。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上证指数(1A0001.SH)收盘点位达2363.87点,已较7月1日开盘时的2051.22点上涨312.65点,三季度内上扬幅度亦达15.24%。
而除股市上行外,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债市年初的见底回暖也成为今年全市自营投资收益较为可观的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部分自营业务的增长也与券商在各类创新业务中,较多参与场外业务等多样化投资有关。
持仓收益同比大幅增长
A股的上行正对证券业构成持续利好,截至10月28日,上证指数较年初点位已累计上涨达10.69%;而从已公布的部分券商三季报来看,其自营业务对各类证券资产的持仓或已成为市场回暖的直接受益对象。
以招商证券为例,其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归属上市股东净利润为25.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达60%,而这之中,亦包含了持仓证券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带来的业绩拉动作用。
报告显示,招商证券[微博]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合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6.7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2.77%。而在去年同期,该项科目则尚为亏损2.04亿元。
而与招商证券类似的持仓收益变动扭亏为盈的券商还包括国元证券、国海证券、广发证券、东北证券以及国金证券等券商。
以国元、国海两家券商为例,报告显示两家公司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达0.73亿元和0.97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35%和5.8%,而去年两家券商的该收益均为负值。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计算,截至10月28日,招商、光大等1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券商1-9月内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平均值达3.30亿元,较去年同期水平增长达2381.40%。
“今年持仓的市值收益比去年好很多,主要还是和去年的市场整体环境不好有关。”淡水泉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前三季度持仓收益的增长并非仅仅来自A股的上行,今年以来债市的逐渐走强亦成为券商自营业绩崛起的助推剂。
以企债指数(000013.SH)为例,该指数已由年初开盘的166.61点上涨至10月28日的178.74点,年内累计涨幅已达7.28%,而中债综合指数净价指数亦由年初低点95.89上涨至昨日新高101.25,累计涨幅达5.59%。
以长江证券(000783.SZ)三季报披露的证券投资情况为例,其所持仓的前十大面值证券中,以城投债为主的债券达8只,而股票资产仅为大秦铁路(601006.SH)1只;无独有偶,在国元证券的三季报中,在其所持有的前十大面值证券中,股票也仅只有蒙牛乳业[微博](02319.HK)和中国生物制药(02822.HK)2只港股。
但就报告期损益而言,股票投资的单位收益贡献度则明显偏高,例如第三季度内长江证券对大秦铁路的投资收益高达0.48亿元,为最初投资成本的18.25%,高于前十大面值中其他证券的报告期内收益。
“就风险偏好来说,自营会配置相当比例的债券,因为股票的市场风险更高。”国开证券一位债券自营人士表示,“在牛市同时到来时,债券通常是量大取胜,而股票则更强调单位面值的收益性。”
自营业务趋向多元化
值得关注的是,券商自营业绩的增长亦不再局限于对场内证券的投资回报。
例如,有部分券商的自营业务收益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等科目。例如西部证券今年前三季度的其他综合收益达0.49亿元,同比增长732.90%;西南证券前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达0.85亿元,同比增长400%。
而有业内人士指出,该类券商自营业务的增长,或与其参与非上市公司股权直投、定向资管计划、信托受益权等非标投资活动的增多不无关联。
例如西南证券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该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余额为52.97亿元,较去年底增长58.50%,而主要原因则解释为“本期投资定向资管计划增加”。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对于非标资产等另类投资或将成为其自营业务的一个新方向,而该类业务与场内标准化证券投资有所不同的是,其将在较大程度上规避场内较高的市场风险。
“现在券商的自营业务已不再局限于场内市场,许多场外资产的运作和投资能让券商取得更高的收益。”西北地区一家券商资管部经理指出,“和场内投资相比,这类投资侧重于信用风险的把控,有时就可控性来说反而优于场内。”
此外,券商在实现风险隔离的基础上,亦可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部分场外股权、债权等非标投资中获得更加可观的回报。
“比如在产品端发行优先级份额募集资金,然后由券商的直投子公司认购劣后份额来实现对优先级的担保。”前述资管部经理指出,“因为优先级放大了劣后的杠杆倍数,完成募集的计划可以通过对接实体项目,或者做长期股权投资来获得更高的收益。”
不过,由于该类业务存在净资本监管等规模上的“天花板”,因此短时期内或难于大规模展开。
“另类直投业务对净资本是100%扣减,而且原则上要通过子公司来实现风险隔离,所以短期内大规模开展并不现实。”西南一家券商合规部人士坦言,“但正是因为额度不大,所以券商对这类业务的收益要求也比较高。”(编辑巫燕玲)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