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它是现代农业的首要主体,是农业工业化的关头。但是,大多农业龙头企业利税低、财政供献小,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融资难、承担重,良多企业保存不轻易、做强更难。
在一家大米企业厂房内,工人正忙碌临盆。
编者按: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它是现代农业的首要主体,是农业工业化的关头。但是,大多农业龙头企业利税低、财政供献小,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融资难、承担重,良多企业保存不轻易、做强更难。
帮助工业化就是帮助农业,帮助龙头企业就是帮助农夫,当前农业龙头企业面临哪些窘境,需求如何的政策帮助,记者透过“稻强米弱”现象看望谜底。
稻谷收卖价走强,大米市场价疲软,“稻强米弱”现象让良多食粮加工企业堕入窘境。长此以往,将影响全部行业安康生长,影响工业链上千家万户农夫好处
粮企的危机
出口大米低价冲击,全省28%的大米加工企业关停
鄱阳湖畔的稻穗吐出金黄。开镰在即,而大米加工企业却是几家欢欣几家愁。
南昌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有100多万亩耕地,120多家食粮加工企业,个中日加工200吨以上的规模企业70多家。“全县食粮加工企业数目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但眼下良多企业反面临保存危机。”南昌县食粮局行业指点科科长邓洪文说。
据悉,出口大米到岸价仅1.6元/斤阁下,而国产大米卖到2元/斤。在南昌地域,50%的小型大米加工企业泛起关停。
不只是小企业,大企业一样举步维艰。作为江西省龙头企业,南昌县昌碧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成坦言,市场代价下滑以致库存成本高,企业成本一向被紧缩。“此刻加工越多,亏得越多,行业全体不景气,往年公司的产能已从5万吨扩充到3万吨。”
“本来是谈粮起舞,此刻是谈粮色变。”记者在万年县、余干县等地采访,良多大米加工企业老板都一样耽忧。
培荣米业位于万年县清云镇,年加工4万吨大米,原来日诰日将来子过得润泽津润,比来却走起下坡路。公司董事长平其兵说:“之前全县12个乡镇根基都有大米加工场,此刻只剩下我一家在挺着。”由于没有仓容,存不了粮,收买期一过,公司就停产了,临盆线大部门时候闲着。
业浑家士引见,为了着落成本,有的企业采购出口大米,然后再与国产大米掺兑后发卖,现实?成果“一个低价三个爱”。
江西省食粮局的一份调研陈述表白,去年全省有38家大米加工企业登记,有252家大米加工企业停产,接近总数的28%。在关停企业中,日加工100吨以下的企业超越80%。
省食粮局行业指点处副处长陈丰科阐明,江西大米属于籼米,首要销往北方市场。出口米以代价优势占据国际市场,再加上原粮收买代价保持高位,大米加工企业遍及感触感染压力增大,出格是一些小企业,资金链亏弱,抗风险才干差,纷繁关停。
倒挂的代价
谷价走强、米价疲软,100斤稻谷只能赚3元,纯成本不到1%
“一斤谷子六两米”,米价市场疲软,而稻谷代价微弱,“稻强米弱”现象让许多企业日子加倍艰苦。洪穗米业是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公司担任人刘新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10月份稻谷收卖价每百斤135元,到此刻库存10个月,算上本钱,再加上工资、电费、运费等,每百斤稻谷的成本达155元,按每斤大米2.2元的市场价算,100斤稻谷只能赚3元。
“去年公司发卖额1.2亿元,但纯成本不到1%,而天天企业开门就要钱,银行一年本钱500万元,员工工资一年250万元……平均一天开支达2.5万元。”像大大都企业一样,刘新文下一步筹算紧缩产能,空置的仓库用于出租,这是眼下着落风险的无法之举。
成本越来越薄,小企业更无所适从。神农源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中山说,去年稻谷托市收卖价1.35元,陈粮拍卖代价1元,按成本折算,每斤大米要卖2.25元才不吃亏,小企业没品牌,发卖渠道单一,每斤能卖到2元算不错了,底子不赔本。
行业不景气,银行还不给力,资金成绩一般。“本来是银行找我放贷,此刻得去求银行存款,还要交保证金,这让企业难以承担。”刘新文说,由于规模大,去年企业存款超越3000万元。
为什么泛起“稻强米弱”现象?陈丰科阐明,从内部看是出口大米低价冲击。从内部看首要仍是加工企业散、小、乱,外地加工水平不高。全省大米加工企业有1200多家,平均产能操纵率不到45%。2010年国家设定政策性食粮拍卖的产能门坎,许多企业为取得拍卖资历,自觉扩大产能,争抢粮源,毁坏了市场次序,减轻了这类现象。
还有一个身分是,休息力成本下降,农资代价下跌,栽培成本同比提高。为呵护粮农好处,比来几年来国家稻谷托市收卖价不竭提高。
陈丰科认为,对大米加工行业而言,工业洗牌是一种必定趋向。
稻农的耽忧
民营企业收粮超越一半,加工企业一旦出成绩,好稻谷也难卖好代价
加工企业堕入窘境,稻农的感触感染若何?
万年县上坊乡高墩村种粮大户黄仁相说:“稻谷代价有政府托市,米价和我联系不大。”往年他种了339亩水田,首要卖给国有粮库。
但是,大多散户却是另外的感触感染。上坊乡副乡长蒋德才引见,全乡有2.5万亩水稻,40个大户大致承包了4000亩,大部门仍是散户种。到顶峰期时卖粮要排一个星期的队,租一辆车一天要200元,加上扣水、扣杂短长,散户们普通挑选卖给小的食粮企业或掮主人,“加工企业间接联系卖粮收益。”良多稻农这样说。
当了多年食粮掮主人,余干县东塘乡敷裕村的何斗彩讲起大米来头头是道,万年素有“贡米之乡”之称,年产优良稻10万多吨,与万年邻接的鄱阳、余干、乐平、余江优良稻面积有150万亩,产量达75万吨。“这些中央我都去过,余干80%的稻谷都是卖给南昌的加工企业,农户赊给粮贩,粮贩赊给企业,很少现金生意。”他引见说。
往年2月的一场讼事,让何斗彩寒了心。“一家加工企业没法结清欠款,此刻还欠300万元,我们6个合股人亏了80多万。”不敢再做大米,他转业干起养殖业。
初步统计,民营企业收买食粮的比例已超越半壁山河,他们对农夫的影响越来越大。
米价耐久低迷,“稻强”也会贫乏根本,影响农夫收益。南昌县泾口乡小莲村陶华平说,乡里一家企业欠他1万多元粮款,两年多都没结清,像他这样的在全村有二三十户,多的欠款近4万元。“往年种了30多亩水稻,还在纠结究竟卖给谁。”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