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如江湖,出来混,日夕要还。
本周二,新中基(行情,问诊)操纵空壳公司和非联系联系的直达过账公司,持续多年虚拟购销停业,并在2006年至2011年的6年间,累计虚增收入6.6亿元、虚增成本2.2亿元,为此证监会决定对新中基给予正告,并处40万元罚款,同时对公司时任董事长刘1、时任总会计师吴光成等7名高管给予正告,并处3万至30万元罚款。
先是南纺股份(行情,问诊)“失事”,再是莲花味精(行情,问诊)“受难”,康芝药业(行情,问诊)刚刚“挨刀”,此刻又轮到了新中基“不利”,在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内,A股市场已前后有4家上市公司因虚增成本而被证监会“处死”。
但是,市场仿佛对此其实不买账——新中基周三略受惊吓以后,其股价持续两个生意日收阳,很有“利空出尽是利好”的嘲讽。
其实,A股市场泛起如斯不合逻辑的奇景其实不意外,对新中基等造假公司而言,“虚增成本”的罪名虽然听上去很是骇人,但所受惩罚却可谓蜻蜓点水——公司受罚40万元、7位高管被罚款3万~30万元,再加下行政正告,这就是新中基为持续6年造假所收入的代价,但是如斯代价换来的却是消弭数年内公司面临的退市风险。
交出区区百万元罚金即可保证市值数十亿元的上市公司安然无恙,这类生意谁不愿做?
现实上,如斯明目张胆地造假在A股市场上屡见不鲜,远有琼民源、郑百文,近有新大地、万福生科(行情,问诊)(5.650, 0.00, 0.00%),而比来几年来上市公司讹诈刊行、子虚消息披露案件屡禁不止,闪现快速下降态势,说究竟仍是由于惩罚力度太小。
遵循今朝的《证券法》的划定,“刊行人、上市公司或其他消息披露权利人未遵循划定披露消息,或所披露的消息有子虚记录、误导性陈述或严重漏掉的,责令更正,给予正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间接担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间接权利人员给予正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很明显,证监会对造假公司的顶格惩罚不外60万元,在具体惩罚时还经常“打折优惠”,对造假公司的震慑力犹如“隔靴抓痒”。
而不异的任务若是发生在国外幼稚市场,就会是不合的终局,最有名的就是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案”,此前一向迎风逆水、位列“美国500强”第7位的安然公司,就因虚增收入、财政造假而终究遭受破产的恶运。
对今朝正大张旗鼓完善退市新政扶植、推动新股刊行注册制鼎新的监管层而言,要想完全处理A股市场的“造假”痼疾,就必需提高A股市场的全体诚信水平,峻厉冲击弄虚作假之风,完善相关法则律例,最火急确当数尽快修订《证券法》,对子虚陈述、内幕生意、把持市场、讹诈客户四大类证券市场讹诈行举措出明确和具体的划定,并加大违法违规惩罚力度。
假定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行动监管法律照旧“重拿轻放”,这不只在客观上保留了违规造假上市公司保存的土壤,呵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也将沦为一纸空口说,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将永远逗留在实际层面。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