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顶级流量张艺兴在万众瞩目中的登台回应,以「年轻的沟通方式」立题的《吐槽大会》第三季于昨晚(1月6日)顺利收官,与当期节目相关的#张艺兴表情管理#、#李诞对张艺兴的吐槽好狠#等词条一如既往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火热讨论。姑且不谈专业层面上的主题解构,三季《吐槽大会》下来所培养的节目热度已一目了然。某种程度上,这不仅是主嘉宾明星流量的偶然投放,也是「吐槽」作为形式的喜剧脱口秀行业在中国内容市场被逐渐认同的必然结果。
笔者曾在第三季节目开播之时从娱乐、行业与文化三个角度审读中国喜剧脱口秀行业的发展,当时有言:「插科打浑、嬉笑怒骂的语言背后,严肃认真与精英文化都能够有机会得以解构和颠覆。在表层荒诞与滑稽被戳破之下,背后所需要追求的社会价值也有机会得以体现。笑过之后还能有所领悟,这才应该是喜剧脱口秀真正的魅力所在。」因而,在《吐槽大会》第三季以最有看点的方式收官之时,笔者愿借此文带领读者朋友以「社会价值」与「领悟」之价值观的视角复盘破圈层之外的吐槽节目、文化与行业。
复盘十期节目:十位主嘉宾,十个价值观
主嘉宾选择与其自带话题点一直是《吐槽大会》这档节目的主题与主线的精彩所在。
而节目之所以能够一直被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所代表的喜剧内核突破了针对嘉宾自身争议的吐槽与回吐,而有了更高层面的升华和提高。可以看到的是,站上台前的脱口秀表演者在向观众呈现喜剧脱口秀这一有趣的语言体验、博观众一笑之后,仍不忘以鼓励与温情收尾,这是价值观欲望表达的展现,也是一种对观众感知与认同的期待。
或许我们需要先对「价值观」这个概念本身下一个定义:它可宏大至持久的阶级概念,亦可微观日常至思维与理解的塑造。因此只要所传递出来的观念能够对观众产生一定影响,都可将之归为价值观的分析格局。于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看到了十期不断透过主嘉宾争议与话题的内容层面向观众传递正能量观点的节目:
期数 | 主嘉宾 | 切入视角 | 观点升华 |
1 | 王力宏 | 音乐类型、人工智能MV | 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 |
2 | 杨超越 | 个人唱功、锦鲤 | 接受不完美,努力是幸运的前提 |
3 | 张韶涵 | 十年沉寂、家庭变故 | 感激低谷中坚强的自己 |
4 | 王晶 | 票房与口碑 | 电影行业成熟与否、观众审美的变迁 |
5 | 陈乔恩 | 偶像剧女王、大龄剩女 | 包容地对待人生选择(爱情观) |
6 | 邹市明 | 眼疾、全家进入娱乐界 | 客观看待职业运动员商业化与职业规划 |
7 | 包贝尔 | 演技与跨界质疑、食品安全 | 好演员关于作品的本分 |
8 | 周笔畅 | 选秀亚军、老歌翻红 | 选秀歌手专注做音乐,脚踏实地地坚持 |
9 | 张继科 | 藏獒睡觉、颜值偶像、诗人 | 关注竞技体育输赢之外的魅力 |
10 | 张艺兴 | 十天不睡觉、人设、balance | 流量艺人褪去有色眼镜后的敬业和努力 |
表1:《吐槽大会》第三季全季节目梳理表
纵览梳理下来,「所谓」正能量价值观的传递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狭义地来看,王力宏、杨超越、张韶涵所代表的是个人的积极追求与发展。正如唱片的AB面一样,以争议作吐槽,却以平和地接受和进一步的鼓励为回应,很好地诠释了吐槽作为一种文化方法论的存在,所有的人在他们自己的故事和生活中利用喜剧脱口秀所传递出来的这一方法得以自信地表达自我,进而在吐槽这一文化语境之下反过来加强自我表达与鼓励核心的实现。
而从广义层面上,每一位嘉宾都有着超越个人本身的适合度和代表性。这也就是说,所谓吐槽并非针对个人,观众在感受他们的回吐之外,其实领悟和收获的是背后整个群体或行业的状态思考。简言举例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