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从买肉买米买油都需要各类票证,到现在的应有尽有不限购,普通人餐桌上的菜色究竟有哪些变化?四十年来,川菜如何与时俱进、走出国门?国民小吃与峰会盛宴,相去甚远的两种美食形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是如何征服世界?本周六晚21:10,深圳卫视经典对比照分享节目《图鉴中国》,一起来见证,四十年来,中国人对于“吃”的变与不变。
从凭票供应到应有尽有,年夜饭餐桌上的时代变迁
中国人的很多生活场景和回忆都跟吃有关,而对于我们来说,年夜饭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餐桌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期时光分享人“年夜饭专家”小宽,将为我们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年夜饭餐桌上的食材更迭。
改革开放前物资匮乏,老百姓买年货都要精打细算。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年夜饭也渐渐有了许多变化:1978年开始,饼干和糖果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年味里“新添”了一道甜味;80年代,做法多样的白菜、一年一次的熏肉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也相继登场;90年代,鸡鸭鱼肉、反季节蔬菜等开始出现在日常餐桌,“天天都像在过年一样”,这些无不体现出物资选择的多元化。
四十年来,年夜饭的食材在变,但从未变过的,是中国老百姓对亲情与和美家庭的向往。现场嘉宾们对过年有着怎样的儿时回忆?各地年夜饭风俗传统又有哪些不同?父辈们年夜饭桌上的“硬菜”究竟是什么?本期《图鉴中国》带你一起回忆!
求索创新到溯源传统,川菜如何与时俱进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