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影.MOVIE  
《警察日记》:英模志传的破局之作
2014-10-30 15:08:37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淡无盐  分享:


计划经济时代,要打造一个英模人物似乎不难,因为所有新闻媒介和舆论导向都有归口,如今这个人人自媒体、动不动就人肉搜索的时代则不然,就算你手头的媒介把你包装成一柱青天,一朝不慎就可把你打回“表叔”原型。一如故事开篇,领导给记者派发为公安局长树碑立传的任务时,记者不留情面地拒绝,因为他深知一个包装出来的英模是经不起当代网民人肉的,更关键的是,连他都不相信,在富得流油的鄂尔多斯关节眼上能出青青莲台。

我们曾经用电影的手段打造过令万众顶礼膜拜《雷锋》,打造过令国民涕泪交加《焦裕禄》,在那个信息匮乏、思维二元的年代,这类人物志传电影屡试不爽,并充分地满足了某些部门舆论导向诉求。然而时代不同,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受纳度也天翻地覆,电影宣导已很难填鸭式的向观众灌注某种既定意识。以世纪初的《任长霞》为例,就算再完美的人物原型,也无法激起电影市场的水花,胡玫导演还曾尝试以市场化的手段打造《孔子》,结果不仅落得文化人口诛笔伐,还留下一屁股偷票房的风闻。

导演宁瀛显然深谙此道,既没走《任长霞》的楷模老路,也不图《孔子》伪大片虚名,反倒心思缜密地照顾到了部分网民的不安全感与神经质敌意,并为此大刀阔斧地引入了记者调查的视角,突破性地以否定性设命题切入——上来就让记者破题,道穿了观众心中的顾虑。在人物形象上,影片不求人物的高大全,走的是贴地漫步的平民叙事,局长前脚刚把送礼的老板喝斥出去,后脚就因为民修路孙子似的跟土老板坐到酒桌前,20万元的修路款,一不靠官威二不落话柄,全凭硬汉作风用20杯白酒灌回。

影片文本逻辑上是微妙的递进手笔,想必这是文学策划芦苇才思的作为,影像上讲求市井百态和生活质感,不消说这是宁瀛擅长的纪录工笔。在此基础上,宁瀛还玩了把惊悚悬疑,一个吊了主人公几乎一整个职业生涯的悬案,时不时地以鬼魅幽灵般的方式煎熬着主人公的心灵。影片最最出色的地方当属表演的调度,尤其是王景春平民化的演绎,着落得几乎找不出任何科班出身的痕迹。你不必担心这会是一部传统主旋律楷模片,再说人家东京电影节不至于要献媚我朝,奖一个国际影帝的殊荣扣到我们“公安局长”的头上,王景春封帝,更多的是得益于他对人物人性细腻而精准的拿捏与把握。

相比我们人物志传的困境,好莱坞的志传佳作却层出不穷,《国王的演讲》、《铁娘子》和《林肯》等在近年奥斯卡殿堂大行其道。在好莱坞的主旋律模式中,人物志传并不以塑造样板化的土偶木梗为己任,更多的是在还原人性的基础上,令得人物的个性和魅力见真章,像《国王的演讲》甚至还大揭其短,最终在人物的短板上完成突破自我的升华。如今这个奔放且不无迷失的年代,一个传统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往往还不如“急诊室女超人”于莺这样的自媒体人来得有感召力。正因为如此,《警察日记》在高大全的英模志传电影道路上来了个破局之旅,开了个头。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