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1日--2010年04月17日
名次 |
分类 |
片名 |
本周票房 |
累计票房 |
上映天数 |
发行公司 |
1 |
国产片 |
《战国》 |
4810 |
4810 |
6 |
中影/上海东方 |
2 |
进口片 |
《里约大冒险》 |
2880 |
5120 |
10 |
中影 |
3 |
进口片 |
《美少女特攻队》 |
2200 |
2200 |
3 |
华夏 |
4 |
国产片 |
《单身男女》 |
1400 |
9060 |
18 |
华天下 |
5 |
进口片 |
《激战运钞车》 |
1000 |
1000 |
6 |
中影 |
6 |
国产片 |
《隐婚男女》 |
475 |
1235 |
10 |
华夏 |
7 |
进口片 |
《洛杉矶之战》 |
395 |
22395 |
31 |
中影/华夏 |
8 |
进口片 |
《赤焰战场》 |
260 |
3150 |
17 |
中影 |
9 |
国产片 |
《硬汉2》 |
180 |
2240 |
17 |
中影 |
10 |
国产片 |
《万有引力》 |
125 |
400 |
10 |
中影 |
上周一和周二是清明节小长假,但假期的推动力有限,在基数较低的前提下,涨幅也只有35%左右,市场没有摆脱冷清的局面。《单身男女》借助假期扶摇直上摘得冠军,《洛杉矶之战》也在苦苦支撑,而三部新片所占市场份额仅21%,明显的份量不足:《里约大冒险》缺乏相应的宣传推广,没有借用“愤怒的小鸟”游戏的知名度,也没有对家庭观众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影片首周表现普普通通;《单身男女》稳占头名,其它爱情题材影片自然受阻,《隐婚男女》借助演员阵容和影片话题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而《万有引力》宣传时主打情色擦边球,但并不能真正起到吸引观众进场的作用。
本周有《战国》,下周有《新倩女幽魂》,再往后还有《关云长》等片,四月中旬开始预热,下旬全面加速,推动五一档票房冲高。
《战国》饱受争议
春节档之后,电影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很明显,相比较而言,进口片整体表现还算不错,《青蜂侠》、《关键第四号》、《洛杉矶之战》等中等规模进口片都拿到不错的票房成绩。而国产片则显得捉襟见肘:《寻龙夺宝》宣称是合拍大片,但影片徒有其名、缺乏相匹配的宣发攻势,票房不到3200万;虽然《观音山》创造了文艺片的票房纪录,《单身男女》有望票房过亿,但它们并不是大片,在多部新片沦为炮灰的背景中,它们可以单片独大,但还不足以支撑市场,于是,《战国》、《新倩女幽魂》和《关云长》国产大片就成了预期的顶梁柱。
首发阵容是史诗片《战国》,影片上映之前就已经满城风雨,来自各种渠道的负面信息全面爆发,业界也普遍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就想看看这个巨无霸将会跌成什么惨状。4月12日,《战国》借周二半价日杀出,比原定计划提前三天,这次调档不仅扩充了有效档期,也有利于做高首周票房。影片放映6天,排映场次超过58000场,约占电影市场周排映总量的28%,影片吸引超过143万名观众进场,首周票房4810万左右,约占周票房总量的34%。上周末之后,《战国》片方公布的数据是票房6000万,与真实数据差了一千多万,看来国产片虚报票房的这个毛病在《战国》身上同样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在万达院线,《战国》首周排映将近5800场,约占院线本周总场次的29%,影片吸引观众人次超过19万,约占院线总观众人次的37%,平均单场观众人次33左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影片在万达院线收得票房720万左右,所占市场份额约为36%。在上海联合院线,《战国》首周票房410万左右,所占市场份额将近29%;在广东市场,《战国》票房进账880万左右,所占市场份额约为35%,其中中影南方新干线产出票房500万左右;在四川太平洋院线,《战国》收得票房250万,所占市场比例超过45%,影片主创到成都宣传取得比较突出的效果。
《战国》在各大院线都拿到了冠军,与亚军也拉开了一定距离,但它与近年来上映的、制作成本相当的同类型影片相比,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影片的上座率方面:2008年9月底,《画皮》首周放映3天拿下4200万,平均单日票房1400万,平均单场观众人次61;2009年11月底,《花木兰》首周放映3天拿下3050万,平均单日票房超过千万,平均单场观众人次超过68;2010年11月底,《赵氏孤儿》首周放映2天拿下4960万,平均单日票房2480万,平均单场观众人次67;《战国》首周平均单日票房800万,而平均单场观众人次只有25左右,缩水非常严重,下周局面将非常凶险。
从2002年至今不到十年,国产大片已经走过很多不同的阶段:包括《英雄》、《无极》在内的首批试水者,都是超大规模制作,有票房没口碑;《投名状》和《集结号》等片开始有意识地调整投资规模,着重口碑建设并赢得市场认可;《画皮》、《叶问》等中等投资规模影片逐渐成为主流,有助于提高国产大片的投资回报率;《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等片则迎来票房与口碑爆棚的双赢局面。预算1.5亿的《战国》当然也算是大片,却是份量最弱的一部。首先是观众对主创无共鸣:金琛导演1998年拍出《网络时代的爱情》,但十几年来并没有商业片的制作经验,事实也证明他并不具备掌控大片的能力;演员阵容群星云集,份量不弱,但各自为政,欠缺化学反应。其次是剑走偏锋式的宣传:影片放出的预告片犹如滚滚惊雷,毫无大片风范;关于女主角的传言、孙红雷自评表演20分等等负面新闻火速抢得版面,虽然成为关注焦点,但代价非常惨烈,假设是有意进行破釜沉舟式的宣传,结果是失控的宣传对影片造成无限伤害,如果是媒体主动表明态度,则说明这部财大气粗的影片从一开始就陷进了破鼓万人锤的漩涡。最后是影片上映后的反应,豆瓣网评分4.4分,其中三星以下所占比例88%左右,时光网评分5.2,网民纷纷比拼谁的讥讽更加刻薄,与水军展开拉锯战。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管大片还是小片都努力追求精益求精,投资不菲的《战国》却背道而驰,无视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则,自然会遭到相应的惩罚。放映终端对《战国》寄望不低,主要是因为市场过度缺乏强片,他们早知影片是几等成色,仍然期待它能拉动市场上扬,无奈的是,影片糟糕的反应不仅阻断票房,无法支撑它在第二周全面推进,更在无形中为《新倩女幽魂》聚集了大批潜在观众。以目前情况来看,《战国》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