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浙某红军团,上等兵周凌飞显得有点“特别”:个子不高,面孔白晰,说话有点慢条斯理,如果没有一身迷彩衬托,他看上去就像个高中生。
皮肤黝黑是这支全训部队战士身上的显著标志,周凌飞身上没有留下这样的烙印,但这并不代表他与这个英雄团队格格不入。他不但是训练场上的尖兵,还是一个小小“军中谋士”。
入伍以来,周凌飞先后被评为“感动团队十佳人物”、“优秀士兵”、“优秀教官”、“集团军新闻报道之星”等,当兵13个月就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周凌飞已在中国军网发表建言献策文章27篇,5.8万字。近日,他当列兵时发表在中国军网上的一篇关于防御战略的文章还被解放军总政治部通报表彰。
但其实,周凌飞身上的“特别”之处,还远不止这些。
海归参军| 一夜之间,富二代决定:回国当兵
“海归”战士,周凌飞一入伍,就被贴上了这样一枚标签。
在当兵之前,他和大多数同学的梦想一样,想当一名外交官。周凌飞是诸暨人,曾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这个学校有“培养外语外交人才摇篮”之称,是杨洁箎的母校。为了梦想,初中毕业后,家人就把他送到加拿大留学。
能够如此支持孩子梦想的家庭,多少是有些家底的。在加拿大,周凌飞每月有好几万零花钱,和多数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念书之余,他也会和朋友一起去泡夜店,玩飚车,享受着学习乐趣和优越生活,从不曾想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什么交集。
2012年6月,周凌飞带着一张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到了老家。七八月份正是征兵季,因为他属于适龄青年,家里也收到了一份征兵倡议。
“想去当兵吗?”妈妈问他。
“不想。”当时的周凌飞并不觉得这是个选择,心里想着,当兵多苦啊,我还这么小。
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年9月以来,因钓鱼岛问题,日本闹剧频频,周凌飞也因此发现,身边一些外国同学也对中国存有偏见甚至歧视,那些话语在他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听来,很是刺耳。
一次,他参加当地华人组织的游行抗议活动,却遭到了反华势力的排斥,在和对方人群发生冲撞中,他的左手无名指骨折。
“这次骨折,痛不在手指,而在心上。”他想起了太爷爷的故事。老家的人常说,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加入过当地游击队。弱国无外交,哪怕万贯家产,也买不来中国人的尊严……想到这些,周凌飞往国内拨了一通电话。
“我想去当兵。”他对电话那头的妈妈说。出乎他意料的是,爸妈并没有太多纠结,很快就同意了。特别是经常跨国经商的父亲,和他有着同样的理解:没了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与父母的态度截然相反的,是周凌飞在国外的同学和朋友们,他们中的很多人再三想要留住他。“当兵不是条好出路。”他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但他还是用最快的速度办妥了在国外的一切手续后,便登上了回国的班机。
玩命新兵| 三个月训练,9个科目7个优秀
入伍的事办得很顺利,2012年12月,周凌飞就要去部队报到了。
报到那天,穿着名牌的周凌飞,坐着爸爸的限量版豪车,来到了部队的大门口。同车的还有从小把他带大的外婆,她说部队条件要不好,她就把外孙带回去。
这对从小就过惯富家生活的周凌飞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可这番行头和排场却让部队的领导和战士们大吃一惊。“连里来了个‘富二代’”,这件事很快就在部队里传遍了。大家都在背地里议论纷纷,“他是什么来头?”连班长的心里都有点犯怵,“这兵身份特殊,恐怕不好带”。
相比“海归”,“富二代”是周凌飞最不愿接受的标签,他决心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新兵连三个月,9个训练课目,他七项优秀、两项良好,被评为“训练标兵”,事迹还上了部队报纸。新兵下老连队前夕,父母一再劝他去相对轻松的后勤单位,他一口回绝:“当兵就要当能打仗、打胜仗的兵,我要到‘尖刀七连’去。”
可是,七连哪里是这么好混的,要是没有两把“刷子”,会被老兵看不起。第一次参加老兵连训练,周凌飞就傻眼了:5公里越野个个优秀、战术动作人人勇猛、实弹射击枪枪命中……
他记起入伍前有朋友“叮嘱”他,新兵表现不好或训练跟不上,班长和老兵会以拳脚伺候的,为此他还特地备了10多瓶云南白药,还好后来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多余的。
为了自己那句“能打胜仗”,也为了甩掉“富二代”的标签,周凌飞玩命似地豁出去了。从渡海登岛400米障碍上摔下来,小腿上划开了一道口子,血流了一腿,他仍坚持跑完全程;海训场上,即使支气管炎复发呼吸困难,甚至发烧39度,各项训练也从未间断;菜地劳动,衣袖一捋,用手扒粪,没有半点富家子弟的样子。
军营生活| 师长面前,有想法照样直说
周凌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想法多。在有些新兵看来,当兵要做的是服从,可周凌飞说的很多建议想法,都是领导们该操心的事,他似乎管得有点多。
刚到部队时,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他,对于这样的环境一度很不适应。
有一次,师长顾中到团队座谈,周凌飞作为列兵代表参加。他冲着师长说:“现在大多数新兵缺乏打仗意识,感觉战争很遥远,不知道当兵为了干嘛,打仗我能干嘛?”
说这话不是平白无故的,周凌飞平时与同年兵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打仗的理解很多停留在“好玩”的基础上。问他们,他们都会说“当兵一次能打仗多好,没白当”,至于为什么要打仗,如何打仗,自己应当承担怎样的任务并不知道。
听了他的话,师长说:“一个兵少了这种意识,不算合格兵。”
这让周凌飞很受鼓舞,他觉得上级领导实际上是希望听到基层声音的,对基层声音也是非常重视的,只要是真话,就不要有顾忌。
光说还不够,周凌飞用文字来表达更严谨,更能讲清问题。他的文章很接地气,有兵味,领导干部爱看,战士也很爱读。
他在《基层干部不妨闻闻三“味”》文章中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基层干部不妨从闻闻三“味”开始。他所指的三“味”分别是:以身作则,体味战士们的“汗味”;深入班排,体味战士们的“脚味”;放下清高,体味战士们的“口味”。
《保持退伍老兵家庭的联系——美国PRC调查对改善我军征兵和转士官难题的启示》、《战士心中的好指导员》、《对一起假军人诈骗案的五点反思》、《战士对机关党委的几点建议》……这些文章紧扣战士生活实际,非常吸引战士眼球。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